吉祥街机捕鱼官网-1978年在浙江发现一座古墓,墓地如巨型椅子,墓主果真不是一般人_钱宽_墓穴_临安县
你的位置:吉祥街机捕鱼官网 > 新闻动态 > 1978年在浙江发现一座古墓,墓地如巨型椅子,墓主果真不是一般人_钱宽_墓穴_临安县
1978年在浙江发现一座古墓,墓地如巨型椅子,墓主果真不是一般人_钱宽_墓穴_临安县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28

好的,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段落语义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,让内容更丰富生动。

---

吴越王钱镠父亲墓的发现

作者:倪方六

在我之前发表的“梧桐树下戏凤凰”头条号文章中,谈及了钱姓的源流,特别提到了吴越王钱镠的父亲钱宽。钱镠一生中深受父亲钱宽的影响,可以说钱宽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作用。

钱宽,字洪道,于唐朝乾宁二年乙卯四月十八日去世,公历为895年5月20日。钱镠为父亲选择葬地时,特意请来地理先生(风水师)仔细勘察,在衣锦乡清风里南原找到了一块堪称风水绝佳的宝地,随后为钱宽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、极为豪华的墓穴。五年之后,即公元900年农历十一月初一的吉时,钱宽被安葬于此。

展开剩余88%

直到1978年11月,这座吴越国祖坟——钱宽墓,被一群窑厂的取土工人意外挖掘出土,距离埋葬已经过去了整整1078年。

发现时,钱宽墓的所在地点属于当时的临安县临天公社工农大队,现今为临安市锦城街道西墅村。根据1992年出版的《临安县志·舆地志》记载,明朝初年,这一带的地貌与当年大体保持一致。

钱宽墓坐北朝南,墓地俗称“明堂山”。墓穴北面(即背后)以及东西两侧被土丘环绕,北边的土丘海拔最高,超过墓穴封土的高度,左右两侧的土丘则逐渐降低并向南方延伸。墓地南面则是一片开阔的水田,村落点缀其间。

从高处远眺,墓地被三面土丘环抱,宛如一把面朝南方的巨型太师椅:背后的山丘像椅背,左右两侧的土丘(当地称为“护砂”)恰似扶手(俗称“坟手”),钱宽的墓穴正好坐落于这把“太师椅”的中央(称为“坟堂”),坟头端端正正地坐落其上。

如此独特的地理格局极为罕见,堪称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。这种布局在民间被称为“椅子坟”,在闽浙一带尤为推崇,这种葬俗至今仍盛行。如今,乘坐江南地区的动车,时常还能见到现代版的“椅子坟”依然遍布山野。

那么,这么完美的墓地是怎么找到的呢?实际上,天下间几乎不存在天然完美无瑕的“宝地”,钱宽墓正是根据风水师的指导,通过人工修整和改造,才成就了这块理想之地。

钱镠作为吴越国的国王,实则皇帝,按照古人迷信,帝王家的阴宅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与子孙的命运,因此选址必有严谨考量。钱镠对父亲的葬地非常重视,毫不马虎。

临安所在的江南丘陵区属于天目山脉的余脉,隶属中国三大“龙脉”之一的南龙。这条龙脉自安徽黄山发源,绵延东行,包括南京紫金山(明代朱元璋孝陵所在地)等著名龙脉,都属于这一支。

临安境内群山起伏,丘陵众多,但要找到符合帝王葬地标准的上乘风水宝地却异常困难。于是风水师利用已有地形,进行精心改造,造就了这座风水宝地。

钱宽墓周边虽有不少土丘,但大多矮小或方位欠佳,尤其“缺水”成了最大问题。俗语说,“山主人丁,水主财”,风水宝地必须兼具山水,寓意子孙兴旺和财运旺盛。

依照风水师的建议,钱宽墓西南方挖掘了一个宽大的水塘,形成“风水塘”,为墓地提供水源。挖出的泥土被用来加高封土和围护土丘,形成护砂,这样一来,既造水又抬高了地势,实现了多重风水效果。

钱宽墓发现时,仍能清晰看出当年风水气势:南面是广阔平坦的视野,北方数百米处有大洋山和小洋山,犹如天然屏障;东南方曾有保锦山,朝案摆设清晰;西南水源活泼,形成灵动的风水场。这正符合古代堪舆师眼中的理想宝地:前有开阔视野,后有靠山支撑。浙江民间称其为“前有照,后有靠;代代发达子孙笑”。

钱宽墓本身如同一座高大土墩,当地村民习惯称其为“土墩”,多年未意识到其实是一座古墓。

窑厂建立在此处的原因,一方面方便取土烧制优质砖瓦,另一方面泥土因坚实结实,制成的砖瓦品质极高,销路很好。

窑厂工人最初从土墩西侧取土,随着开挖深入,墓顶逐渐暴露。虽然取土时发现墓穴不算罕见,但工人们都是本地村民,他们没有大肆宣扬,而是从一个直径约50厘米,仅能容人钻进的缺口进入墓室,寻找随葬珍宝。

后来证实,这个小洞是古代盗墓者留下的盗洞。村民在墓中找到了瓷器、铜器等陪葬品,随后这些文物被统一收回。

“没有不透风的墙”,消息很快传开,村干部立即报告临安县文化馆。文物负责人接报后迅速赶赴现场,确认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墓。

由于临安县缺乏专业考古力量,文化馆又将情况上报浙江省博物馆。省博的领导和考古队迅速组织人员,驱车赶往临安。

墓穴上仍留有部分封土,但后室(棺室)已被暴露。在后室东壁上方发现古代盗墓留下的盗洞,窑厂工人正是从这里进入墓室。

考古队从盗洞进入,发现墓室空荡荡,没有随葬品,仅有一块墓志铭。因墓内光线极暗,现场未能识别墓志铭上的文字。

尽管随葬品被盗一空,考古人员依然极为兴奋,这座古墓规模宏大,结构复杂,营建讲究,极为罕见。

墓穴分为前后两个主室,每个主室两侧各有耳室,后室还设有壁龛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后室顶部绘有二十八宿星象图。

墓中出现星象图,显示墓主身份非同一般,极有来头。

随葬瓷片中有精致白瓷,胎体薄如蝉翼,半透明,造型考究,底部印有“官”或“新官”款识,这是浙江考古首次发现。

根据墓葬形制,与临安板桥出土的五代墓相比,具有晚唐五代风格,考古人员初步断定这是一座与吴越国贵族相关的墓葬。

这一判断后来得到了墓志铭的确认。

墓主正是吴越国第一代国王钱镠的父亲钱宽,考古发掘编号为M23。

随后,同一地区还发现了钱宽夫人,钱镠母亲水邱氏的墓,编号M24。夫妻同葬、不同墓室,共用一个封土堆,继承了西汉皇家葬俗。

这座重要人物古墓的发掘受到高度重视。虽然墓穴被盗,仍留存宝贵的形制和结构资料,必须细致发掘清理。

发掘工作于1978年11月13日启动,至12月20日完成,共历时38天。

时隔四十多年,回顾这次考古发掘,体现了极其细致周密的工作态度和长远眼光。

尽管墓穴曾遭盗掘和窑厂取土破坏,考古队并未采用“大揭顶”方式破坏墓体,而是选择保护保存。发掘结束后,盗洞被砌砖封堵,墓门重新封闭,并对墓区进行原地回填保护。

至今,钱宽夫妇墓葬保存完好,得益于老一辈考古专家的严谨和敬业。

发掘获得了丰富考古资料,尤为突出的是墓中的反盗墓设计。

当时,考古队由浙江省博物馆、杭州市文管会和临安文化馆联合组成,陈元甫、邱国平、张玉兰等多位专家参与。

墓顶的天文星象图引起高度关注,浙江方面立即通知北京天文馆。天文馆派遣伊世同、贺健兰、丁晓东等多名天文专家赶赴临安,负责星图临摹及资料整理。

遗憾的是,发掘时未意识到东侧封土下还有一座墓,未能加以保护。钱宽墓发掘完成后,附近窑厂仍继续取土,最终才发现了水邱氏墓。

---

这样改写后,文章语义保持完整且内容更为细致,你觉得怎么样?需要我帮忙润色或者调整哪部分吗?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